金沙体育金秋10月,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0华诞。新中国建材工业(含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好”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城乡建设、铁路公路交通工农业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基础和带动作用。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首过去,重温中国建材行业所走过的艰苦而又辉煌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中国建材工业“从弱小到奋起、从无到有”的奠基期。解放前夕,具有工业生产初步特征的只有水泥、石棉水泥瓦、平板玻璃、卫生陶瓷、陶瓷砖、耐火集料、石棉、石墨、石膏、砖瓦等近10种初级的产品,技术落后、生产极不稳定,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许多建材产品在我国还是空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走上快车道,各行各业尤其是各种刚性的基本建设,对各种建筑材料迸发出强烈需求,使国家和建材工业主管部门深刻地认识到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金沙体育建材工业必须先行。由此,在国家的支持下,在原建材部、原国家建筑材料局组织领导下,先后建设了河北冀东、安徽宁国、江苏淮海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随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世界主流技术装备,我国建材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在很多产业得到了快速提升。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建材工业飞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与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不仅满足了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工地的建设需求,而且初步改变了“土、小、散”的落后局面,改变了我国建材工业在国际上无发言权的地位。平板玻璃和中空玻璃、陶瓷砖和卫生陶瓷以及各种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进入寻常百姓人家,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建材产品年产量先后跃居世界首位并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年产量。中国成为建材生产大国。
第一,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建材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由跟随、追赶到进入并跑、超越的转折,达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
70 年来,建材行业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始进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为改变生产技术落后的面貌,建材工业坚持自力更生,奋发有为,克服重重困难,通过群策群力、技术革新,使一大批建材企业恢复了生产并着手组建科研、设计、地质、勘探、学校等单位,积极组织攻克科技难关,成功研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20世纪70年代,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水泥工业已经开始研究与发展以预分解技术为中心的新型干法技术,玻璃工业自主研究开发成功洛阳浮法玻璃新工艺,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开始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艺技术,建材工业在生产方式上基本上完成了从手工作业、半机械化到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过渡,在采用新工艺取代老工艺的过程中,建材生产工艺技术逐渐向世界建材工业主流技术靠拢与接近。
改革开放为建材工业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建材行业开启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征程。原建材部、原国家建筑材料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了国家投资骨干项目的建设步伐,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先后建成了河北冀东、安徽宁国、江苏淮海三大水泥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了10余项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主要设备制造技术,积极推广洛阳浮法玻璃技术,启动了墙体材料革新的改革等。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世界主流技术,我国建材工业提升工艺技术与开发新产品有了明确的方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逐渐实现了国产化、洛阳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全面改进提升、万吨级池窑拉丝生产工艺成功并推广普及到10万吨的生产规模、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建材快速发展等一系列建材关键技术、装备、产品不断涌现,建材工业开始对标世界先进技术工艺而得到快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纱等主要建材产品生产中先进生产工艺已成为主流。水泥工业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在全部平板玻璃生产工艺中所占比例也已超过90%,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向品牌化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10万吨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工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砖瓦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环保节能型产品比重提高,建筑用石开采和加工向企业大型化和进料加工延伸新领域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材工业主要产业产量、规模都已成为世界第一,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进入本世纪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材工业在自身提升与发展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进入与世界领先并跑。以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装备、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发(以下简称“两个二代”)技术创新研发成功为标志,液晶显示基板玻璃、超薄玻璃等一批技术玻璃的跨界发展,高端玻纤产品与复合材料在多领域应用,纸面石膏板的规模和技术装备的全面提升,无机非金属材料中高端产品和非金属矿物材料应用技术的开发,中国建材工业向世人宣告中国将走向世界建材工业前沿,开启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全面实现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开始向高质量、绿色、智能化发展全面转型,迈向超越引领的新纪元。
第二,坚持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产业和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补短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努力恢复生产,到1952年年底,全国水泥产量为286万吨,平板玻璃产量为198万重量箱,分别超过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25%和54%,基本满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需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前,建材工业中砖瓦与石灰制造占到总量的50%,水泥制造占20%,全行业实现160亿元的产值。尽管当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基本仍处于生产工艺落后且规模小的粗放型生产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材各主要产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建材产品已经初步形成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发展与供应相适应的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泥超过砖瓦与石灰成为建材工业中最大的制造行业,标志着建材工业开始进入了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不断深化,多种体制、多元经济一齐涌进了建材行业发展的领域,几十年来供不应求的局面被打破。随着时间推移,建材工业结构性矛盾开始有所显现,建材工业发展重点开始全面转向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从国家建筑材料局组织“低投资、国产化”攻关开始,水泥技术装备率先突破了技术先进而经济指标不相匹配的瓶颈。特别是我国自行研发的第一条日产40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冀东水泥厂的投产点火,为水泥工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材工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建材工业的全面转型与发展,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主要产业中,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万吨池窑玻璃纤维等先进生产工艺已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水泥、砖瓦、石灰等传统产业在建材工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水泥制品、建筑技术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建筑用石等产业快速发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水泥制造业经营规模跃居建材第一,标志着结构调整进入全面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十三五”以来,建材工业开始了转变增长方式的第二次创业,产业结构朝着延伸产业链和高附加值、低能耗绿色方向发展,建材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资源优势逐渐转变为产品优势。2018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万亿元,实现利润3746亿元,打造并形成了包括32个产业、1700余种产品的建材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前,建材工业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统天下,整个社会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在全民所有制集中的行业中,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之间没有竞争,缺乏活力。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1978年水泥企业只有49家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其生产的水泥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5%;平板玻璃年生产能力50万标准箱以上的也只有13家,所生产的平板玻璃产量更是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3%。2018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已经达到了3.2万家,资产总额4.2万亿元。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向绿色清洁生产转型,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生态文明建设。
建材工业传统上是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也是粉尘和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的产业。为推动绿色发展与节能减排,建材行业制定了《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的实施方案》,各个产业以此为目标导向,转变发展观念、结合产业特点,无论是新建的产能还是淘汰落后的标准制订,都以节能、环保、低碳、安全、可循环、低排放、无污染、无毒害,全生命周期内与生态环境和谐、对人类健康无害为宗旨,规范发展和治理行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共同推动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建材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可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已有100多家建材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示范单位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名单。自2015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共有500多种建材产品获得全国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带动了建材产业向绿色节能与低碳转型。金沙体育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建材行业制定并发布了《打赢建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了建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目标、实施路径和攻坚措施。目前,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在产生产线年底全面达标,其他建材主要产业2019年底达标比例将提升至80%以上。
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建材工业资源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利用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及工业危险废弃物等已在国内150余条生产线上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协同处置的效能。作为消纳社会废弃物的主要行业,工业废渣、副产物以及矿山尾矿等得到有效利用,被广泛应用于水泥及制品、墙体材料等产业,每年利用量超过15亿吨。 第四,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发展和“走进去”发展的工作体系和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建材商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材产品开始出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42.5%。进入新世纪以来,建材出口贸易继续增长,金沙体育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建筑与技术玻璃、复合材料、建筑用石材、混凝土制品等主要建材商品出口额保持年均10%~20%的增长。近年来,建材出口贸易趋于稳定,出口额每年保持在300亿美元以上。2018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344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66倍;进口239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60倍,建筑用石、建筑卫生陶瓷、建筑技术玻璃、玻璃纤维等产业,进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本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以水泥和平板玻璃为代表的成套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服务占据了国际市场主要份额。由于我国在工程设计、施工、安装以及装备制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国建材成套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服务在全球占据了最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以水泥工程建设总承包为例,我国始终占据着全球70%的市场份额,平板玻璃工程项目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
由“走出去”承担工程项目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向“走进去”发展,直接在国外投资开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近年迅速增长。水泥、玻璃、陶瓷、玻璃纤维等产业的部分骨干企业已经在海外投资建厂,开始了由“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折。截至目前,建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已接近100亿美元,其中水泥产业已有80余家企业在国外建立了生产企业,熟料产能约2500万吨,部分企业已经投产并形成经营收入;在玻璃产业,有4家企业分别在德国、美国、俄罗斯以及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厂……
第五,坚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新增,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原国家建筑材料局提出了淘汰水泥机立窑和格法玻璃等落后的生产工艺。此后,淘汰落后产能成为建材工业所有工作的最大目标之一。
近10年来,整个建材行业的企业数量从最高峰值的30多万家减少到目前不足20万家,水泥企业从9400家减少至3000家;砖瓦企业数量下降非常明显,20年间企业数量从9万家减少至3.5万家;非金属矿山企业数量从10.6万家减少至4.2万家。
大量的实践证明,行业去产能必须坚持两条:一是必须坚持政策去产能,二是必须坚持市场去产能。坚持推进水泥产业的大企业在产业集中度提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并、股权收购、资产收购、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多种形式,实施企业间的联合重组,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体现了合作共赢与整合效应,水泥产业出现了崭新的格局。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集中度已达64%,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3年~2018年,全国水泥行业淘汰7000万吨落后产能;2018年底全国水泥熟料总产能17.16亿吨,同比减少5400万吨。
平板玻璃产业前10家企业产能占行业的59%。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督查和关停无排污许可证等方式,2017年以来共淘汰格法玻璃生产线万重箱,关停压延生产线万重箱,关停浮法生产线万重箱,合计关停和压减产能6735万重箱。
第六,以“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为纲,以建材行业文化建设为基,将行业治理和自律融入建材行业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金沙体育
战略目标的顶层设计和各阶段的实施都有支撑的部署和攻坚的目标。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各方面进行广泛调研,经过缜密思考与论证,2011年就开始制定《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明确提出了我国建材工业2010年至2030年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途径、战略重点及战略举措,为新世纪的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战略形成了“宝塔型”实施方案。
“宝塔”的纵向布局从上至下为战略发展路径“一条主线”: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一统到底。横向“两翼齐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创新提升一路到底。
战役性工作部署四个攻坚战:去产能、补短板;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建材服务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战术性遍及全方位。
三个加快: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新材料发展、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加快水泥、平板玻璃“两个二代”研发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以专函和文件形式主动向政府部门报送产业政策建议文件30多件,针对政策文件过程稿向政府部门函复意见、建议70余次,制定落实国家政策的实施性文件20余件,组织编制、出台的规划性、指导性文件20余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全行业力量开展的“两个二代”以及建材新材料领域会企联合攻关项目,均取得重大突破。“两个二代”50%以上研发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示范线建设。组织推荐行业骨干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专项立项共30余项,其中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推荐与管理的项目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支持6.6亿元;开展了190余项建材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交流与评价会,向行业、主管部门发布和推荐了多批建材重点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共300多项。2013年至今,完成了建材行业归口管理的近2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清理整顿工作,废止了46项不适用标准、提出了743项修订提升计划、提出了一批新兴领域标准制定项目。争取到标准计划超过600余项,发布标准超过400余项。特别是推进完成了国家标准《硅酸盐通用水泥》第2号和3号修改单的发布,取消了32.5等级复合水泥产品;组织起草发布了全国第一批绿色产品评价系列国家标准项目11项(建材行业9项)。
行业自律成为协会工作与行业治理的重要抓手。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行业基本实现了稳增长、增效益,特别是水泥产业和平板玻璃行产业都在近两三年之内实现了历史最高利润水平。经营理念和对市场认知与判断形成了空前的统一,从只关注经营企业转为更加关注经营行业,将企业利益寓于行业利益当中,体现了行业自律和文化建设的成果。有系统、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全行业的自律工作在建材行业发展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回首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建材工业在70年的时间里,造就出令世界瞩目的建材第一大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要通过深刻总结中国建材工业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我们清醒地看到,建材行业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和“三期叠加”转型阵痛,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攻坚克难。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金沙体育谋划与构建新时代转向高端发展的新蓝图,全面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开启建材工业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3月28日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二期“老部长讲堂”在部机关举行。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市更新,建设高质量城市”为主题进行授课。
日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等联合印发《福建省“光储充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支持“光储充检”新一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快相关装备推广应用。
近年来,佛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禅城管理部厚植为民情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推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处开展“城市家具”大清洗专项行动,从细处着手,强化“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模式,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